“在光学玻璃产品领域,我们的产销量连年稳居世界第一位。很多知名品牌的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等产品中,都有我们的产品应用。”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明光电公司”)知识产权负责人刘慧的语气里洋溢着自豪,“通过一系列的海外专利布局,我们的出口产品得到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市场上打出了响亮的名号。”
“近年来,光学材料在现代光电领域的应用不断加强,使得我国光学材料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刘慧告诉记者,作为国内光学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完善的专利布局让光明光电公司的产品成功走向海外,并一路护航,照亮“走出去”的光明前景。
拉开专利竞争帷幕
“产品未到,专利先行。”光明光电公司不断开拓国际市场,让国外竞争对手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占领市场制高点,竞争对手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提交专利申请,以期制约中国产品在市场上的快速成长。光明光电公司意识到这一点,早在2006年就提交了第一件国外专利申请,拉开了专利护航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帷幕。
2007年,日本某公司提出,光明光电公司的某款光学玻璃产品与其在中国的专利权相抵触,要求光明光电公司立即停止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并向其支付专利使用费。“实际上,该产品由我们自主研发,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这家企业企图用专利侵权的借口阻止我们的产品进入相关市场。”刘慧告诉记者,如果这款产品停止生产、销售,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光明光电公司立即组织团队进行仔细研究,发现对手在日本和美国的专利申请并未获得授权,同时光明光电公司的产品均不在其日本和美国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了解了这些这些信息后,光明光电公司立即着手从专利权无效的角度开展相关工作。2008年,光明光电公司与日方就专利事宜进行了会谈,提出了专利权无效的观点并向对方展示了部分证据,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光明光电公司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打赢了“走出去”的专利第一战。
“专利布局是公司‘走出去’的制胜法宝。” 回忆起这场漂亮的专利战役,刘慧对专利保护的作用赞不绝口,“作出‘走出去’的战略决策后,我们就开始付诸行动。一方面,公司每年参加欧洲、日本等地举行的国际光电展,加强客户拜访,展现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公司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定期对竞争对手专利进行检索和分析,找到技术空白点,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用完善的专利布局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闪耀国际市场舞台
“光学玻璃领域专业性较强,一般的检索人员很难准确把握,给专利检索工作带来了不少难度。”刘慧告诉记者,国外竞争对手早已做好专利布局,难以从中寻找技术的空白点,再加上中国企业对国外的知识产权制度不甚了解,导致国内企业在国外进行专利布局时困难重重。
“为解决这一难题,公司一方面积极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积极寻求优秀的国外专利代理事务所,不断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刘慧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积累,光明光电公司的专利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光明光电公司拥有中国专利191件,其中发明专利73件;提交了53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并在4个国家和地区获得16件专利权。
“目前,我们已基本掌握了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保护体系。”刘慧告诉记者,“我们将不断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目标市场国的专利布局,从技术空白点或技术改进点入手,做好光学玻璃各品质领域的专利态势分析和战略研究,积累经验,获得提升。”刘慧表示,光明光电公司将不断调整研发方向,持续加强专利布局,让光学玻璃在海外走出一条光明的坦途。(知识产权报 记者 周渝利)